古代人都是怎麽過新年的?
北宋時,掛桃符、貼門神,是為了驅邪避鬼;貼春聯,是為了迎春納福。屠蘇酒據說能夠預防瘟疫,酒裏居然有花椒,味道讓人刻骨銘心。北宋大文豪王安石有壹首詩是寫過年的:“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南宋之前的古代人民過年放的不是鞭炮,而是爆竹。先在院子裏燃起壹個火堆,然後把竹子扔進火堆裏,竹子被火燒後會發出“劈裏啪啦”的脆響。
宋朝還有元宵聯歡晚會,節目單非常豐富,包括戲曲、雜技、脫口秀、評書、相撲、魔術、舞蹈、足球賽、影戲等等。
唐朝時,除夕夜有驅儺活動,男女老少戴著面具組團上街跳大神。當然,吃年夜飯、守歲、吃餃子、拜年,這些常規項目必須有。另外,唐宋時,除夕夜還要打灰堆,用木棍竹杖敲打灰堆,祈求新的壹年萬事如意。
在漢唐時期,有很多以除疫、延壽為目的的飲食習俗,比如飲屠蘇酒(浸過屠蘇藥劑的井水)、桃湯,吃五辛盤(大蒜、小蒜、韭萊、蕓苔、胡荽稱為五辛)等。“初壹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團團轉,初四烙餅卷雞蛋”等食俗也流傳至今。電影《妖貓傳》裏令人震撼炫目的幻術,在漢朝大年初壹的雜技演出中就可以看到。
古代過年,好像是壹場馬拉松狂歡,從小年(臘月二十三)壹直嗨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古代的大年初壹,最重要的事是祭祖。早上3點,家裏男女老少換上新衣服,排好隊祭拜祖先。祭拜完祖先,再向長輩磕頭。天亮之後,組團給親朋好友拜年,請客吃年酒。
初二,出嫁女回門,女婿給嶽父嶽母拜年。
初三,把祭祖供品撤掉。
初四,接竈神。
初五,破五,送五窮。把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五窮”送走,迎來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五福”進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