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鋼盔”為何讓日軍屢屢喪命
二戰時期鋼盔
為何讓日軍屢屢喪命
日軍第壹次使用鋼盔是在九壹八事變。日軍裝備鋼盔,是根據第壹次世界大戰到歐洲觀戰的武官的報告,此後有裝備但是壹直都沒有使用過。
九壹八事變時期,由於東北軍的不抵抗政策,日軍的鋼盔並沒有派上什麽用場。真正用上,是在黑龍江和馬占山將軍所部的作戰。?
面對馬占山部隊的頑強抵抗,日軍不斷增兵,雙方在江橋、齊齊哈爾等地進行了壹系列的激戰。這次戰鬥,大批新式裝備被日軍所試驗,不但檢驗了鋼盔的實用性。
還使用了裝甲列車、坦克等武器。這也是日軍第壹次在實戰中使用坦克。
很快,日軍就發現制式的鋼盔存在相當大的問題,那就是鋼盔的裏襯太薄,在黑龍江寒冷的天氣裏,日兵出汗以後如果不加處理,很快腦袋就會和鋼盔凍在壹起,危險而又好笑。
強行摘取,無意中會連皮肉扯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軍士兵自發想辦法,在鋼盔裏墊上紗布或者棉布,雖然樣子不好看,但是解決了凍傷的問題,這也是裝備鋼盔後給日軍造成的第壹個大問題。
1939年,在和蘇軍的諾門坎之戰中,日軍又發現大量日兵盡管戴著鋼盔,依然在作戰中因頭部中彈而死,反而是不戴鋼盔的沒有這樣高的比率。
這可就奇怪了,難道蘇聯人用了帶磁性的子彈,專打鋼盔?莫名其妙的日軍派出專家到前線考察,這才真相大白。
鋼盔是保護頭部的,但並不是子彈打不透,真要是子彈打不透的鋼盔,人的脖子就該吃不消了。它主要是防禦彈片,對於子彈,如果對方的子彈不是擊中鋼盔正中,由於鋼盔是壹個弧面,便大多會滑飛。
這就是鋼盔的防護作用。然而,諾門坎之戰,日軍頭部中彈的士兵,多半是頭盔正中被蘇軍壹槍命中,鋼盔洞穿。
鋼盔裏面的腦袋當然也就壹塌糊塗了,那麽,蘇軍怎麽會打得這樣準呢?日軍研究以後恍然大悟,原來,日軍當時使用的鋼盔,前面正中有壹個很大的紅色星星,這是日軍的標誌,而紅色在所有光線中是最醒目的。
於是,蘇軍老遠就能發現日軍的士兵,並且瞄著紅星星開火。蘇軍使用的步槍笨重而且後坐力大,但是也有優點,那就是彈道穩定,穿透力大, 諾門坎戰後,吃了大虧的日兵被迫改小了鋼盔前面的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