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瀘州原漿酒的原漿酒

瀘州原漿酒的原漿酒

王士禎談笑定“原漿”

不偏不倚是原漿,君子之道伴酒香。

自然天成釀藝妙,大器無琢震四方。

這首瀘州原漿酒民謠,其淵源於大清著名文壇領袖、刑部尚書王士禎。王士禎對瀘州白酒的熱愛,早在其壹些詩書中就有體現,而他對原漿酒的定位,雖不被多人知曉,卻成就了瀘州老窖的壹段佳話。

王士禎(1634——1711),山東恒臺人氏,他本出生於明朝晚期,大清入關之時,年僅11歲,故其政治生涯在清王朝中才得以展現。他應秀才、中舉人、成進士,仕途節節高升。康熙11年,他榮升朝廷禮部主事,年僅38歲。

這年,他前往四川督考。眾所周知,滿清政府占據大明江山後,采取懷柔與血腥的政策——不屈者斬,順應者則可通過公平考試做官。所以,清初時期,其大考之嚴,考官之正也蔚然成風。盡管如此,朝廷依然委派官員前往各地監考,這王士禎自願請命出使四川,心中自有打算。

原來,這王家本世代官宦之家,年年可得朝廷貢酒。瀘州在明朝時期就也是全國33個大商阜之壹,其酒稅最高。著名的永寧河,因承載往朝廷的貢品運輸,才有“納貢之溪”之稱,如今的瀘州市納溪區,也來自這個命名。

督考之後,王士禎並不急於趕回京城,而是逆江而上,前往瀘州。朝廷命官駕到,嚇壞了瀘州各大鄉紳,於是紛紛前往拜訪,所獻之禮品,堆積如山。那王士禎唯酒笑納,其他壹壹謝絕,於是,王大人好酒之說,傳遍瀘州。

在瀘州,王士禎天天與酒為伴,卻並非滿意。問其原因,他說:“這酒原產之地,和宮廷所貢美酒不相上下——陳而不鮮,不知剛釀制出來的酒是何品味?”

原來這朝廷官員要喝新出之醪!這讓各地鄉紳很是棘手!立即召集瀘州各大作坊掌門,都言不敢貿然行事——因剛經過蒸餾之酒,要不燥辣、要不過分濃郁,都不入口味,各作坊掌門紛紛表示——酒須經過儲存,方能吸地之陰氣,在酒體平衡之後,還需勾調,口感才夠完美,把剛釀的酒進獻大人,豈不是要討他罵嗎?

正值秋季,秋酒發酵成熟,乃出酒之好季節。壹大早王大人不打招呼,就直接由八人大轎擡著,興師動眾地進了位於瀘州營溝頭的老作坊,進槽坊壹坐定,立即下令,翻糟出酒,他要親自觀看流程,並親嘗剛釀制出的老窖。

這壹下不打緊,讓瀘州各大鄉紳馬不停蹄地趕往槽坊,大家手裏都捏了壹把汗!要知道,這王大人不但背景旺,且自身文采風流,如若得罪,不但自己升官無望,還會壞掉瀘州酒好之名聲——等大家都惴惴不安地站在王大人下方時,但見壹槽坊師傅,鶴發童顏,身材矍鑠,出現在王大人面前。

這師傅世稱老金寶,乃原作坊遺留的最後壹個匠人!原來,那營溝頭酒坊在明代是舒家經營,明滅亡之後,舒家發誓不為異族釀酒,於是搬遷異地,隱居起來,將酒坊賣給溫家。溫家作坊號稱“永盛”,將酒經營得如洪流趨勢般發展。這白發老金寶,本是舒家匠人,學得壹手“看花摘酒”絕技,主人搬遷後,本該隨主人而去,卻因年事也高留了下來。這王大人駕到,老金寶知道,單靠“看花摘酒”絕技,酒質還是易出現偏差,但他似乎成竹在胸。

“開窖”!卯時三刻,隨著壹聲長長的吆喝,老金寶指揮若定,將酒糟從窖池取出。但見那酒糟,冒著熱氣,按照上、中、下三層分別堆放。老金寶號令匠人將正中間那堆進行蒸餾。看準時辰,酒定時流了出來,老金寶看那酒花,不斷變換——當大如魚眼之時,壹聲令下——“摘酒”,那酒,熱熱濃濃,冒著霧氣,被端到了王士禎面前。

王士禎用鼻子聞聞,壹陣酒香直穿鼻孔;用舌頭舔舔,那酒仿佛生根壹樣,死死纏住舌頭,很是愜意;飲下壹口,其酒醇厚豐滿,頓時渾身酥軟:

“這酒有陳年的感覺,又有新出酒之鮮香。”王士禎再飲,越飲越愛,突然臉有怒色——“大膽!妳們不是說,剛出的酒不能飲用嗎?為何要騙本官?”

聽此言語,各大鄉紳面面相覷,嚇得戰戰兢兢,但見老金寶淡定跪在王士禎面前:

“回大人,酒在釀造過程中,因其糟醅位置不同,其發酵成熟度也不壹樣。所以,我們實行分層堆糟;出酒時,每堆酒糟中,其出酒盡管源源不斷,但可分三個酒段——這根據酒花的變化,進行掐頭去尾,中間部分的酒,不偏不倚,天然調和,方能直接入口。”

王士禎聽過此言,很是驚訝,於是親自走下座位,將老金寶攙扶起來——“老師傅如此懂酒,本官很是佩服!不過我還是要嘗嘗其他堆糟的酒,看與老先生說法是否壹致!”

壹時,大家松了壹口氣,看著匠人們將每堆糟子進行分別蒸餾。那王大人壹壹品味——第壹層糟,接觸不到窖泥,易被空氣氧化,其酒辛辣,出的酒也分三段,被王士禎稱為辛漿、淡漿、烈漿;最下層酒,主體香典型,但過於濃厚,其出酒同樣分為三段,王士禎稱為濃漿、稠漿與密漿;中間層酒,其前後兩段酒花很細,泡沫較少,酒入口盡管雅致清爽,但其雜味也重,被王士禎叫做雅漿與清漿,唯有酒花變換最大的時候摘酒,入口恰到好處,其味不偏不倚,方顯中庸之道,該叫什麽漿呢?王大人想了想,終於脫口而出——“這才是酒之原味啊,就叫原漿吧!”

“好!原漿酒,***三層分九段,九中取五,寓意“九五之尊”,應皇上親嘗啊!”地方鄉紳們個個唯唯諾諾,點頭稱好。

從此,人們將直接釀制,不需勾調便可入口之酒,謂之原漿。那王士禎,離別瀘州後,壹直沒有再來。盡管如此,瀘州的貢品中,又添了壹款原漿酒,壹時,響動京城,成為酒城瀘州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