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古代叫什麽?
朝鮮王朝。
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而建國。朝鮮王朝的首都初在高麗王朝的故都開京(今開城;又稱松都),1395年定都於漢城(今首爾)。
1398年,第壹次王子之亂後再度遷都開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亂後最終定都漢城。經過對北方的開拓,到15世紀中葉,朝鮮王朝的國土基本定型,大致相當於當今朝鮮和韓國的總和,北方以鴨綠江和圖們江同中國為界。
朝鮮王朝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為國家統治理念。朝鮮文的發明也為朝鮮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了條件。對外則對中國明、清兩代采取事大主義,建國後便向中國朝廷稱臣納貢,自太宗李芳遠至高宗李熙,歷代國王均接受中國皇帝冊封;對日本等周邊國家或部族則采取交鄰政策。
擴展資料
朝鮮早期歷史
1973年,據朝鮮考古研究發現,平安南道德川郡勝利山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德川人遺址”(10萬-4萬年前)和“勝利山人遺址”(4萬~3萬年前)。
1977年在平壤力浦區大賢洞發現了“力浦人遺址”,1980年,在平壤又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龍谷人”化石和壹些石器。 同年又在平壤萬達裏發現了“萬達人”化石。
朝鮮在13世紀創造的野史《三國遺事》記載,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變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女子)所生的後代檀君王儉在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朝鮮國-檀君朝鮮。
在中國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壹個君主紂王的叔父箕子(商人華族)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裏的人民推舉為國君,建立“箕氏侯國”,史稱“箕子朝鮮”。
李氏朝鮮人時常以“箕聖”來稱呼箕子,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現代韓國、朝鮮否認箕子朝鮮的存在,而杜撰出“檀君朝鮮”。
百度百科-朝鮮王朝
百度百科-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