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諸子百家中的“諸子”是指哪些?“百家”是指哪些?

諸子百家中的“諸子”是指哪些?“百家”是指哪些?

解釋諸子:指孔子、老子、莊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後來對先秦學術思想派別的總稱

諸子百家簡介

壹、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壹,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壹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壹,又稱「道德家」。這壹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壹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壹,創始人為墨翟。

這壹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誌。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壹支註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壹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壹,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壹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壹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壹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誌》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五、名家:

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壹,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六、陰陽家:

代表人物:鄒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壹,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壹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壹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誌》著錄此派著作二十壹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壹些陰陽家的材料。

七、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創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壹。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誌》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雜家:

代表人物:呂不韋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誌》及顏師古註)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壹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九、農家: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壹。因註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壹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註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十、小說家:

小說家,先秦九流十家之壹,乃采集民間傳說議論,借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誌》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諸子百家簡述

諸子百家中,儒家創始人孔子因繼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統,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以致儒家學說不僅在諸子百家中地位顯著,而且還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核心內容,對中民民族精神形成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事實上,我們可以說,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儒家學說是華夏民族的文化精華,也是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壹種表現。它已滲透傳統文化的每壹根毛細血管之中,極大地影響著中國文化的每壹個領域。凡是從中國土壤裏產生的學說思想、宗教派別,甚至是外來文化、外來宗教,都不能避免帶上儒家文化的痕跡。於今而言,猶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對世界文化還產生了永久的影響(我們知道,日本和“四小龍”推崇儒學也是在它們已實現或者基本現代化後,為解決現代化所帶來的信仰危機、道德滑坡問題而采取的補偏救弊措施。所謂“東南亞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學為主體的文化構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動了東南亞的社會文明與進步。隨著歷史的發展,儒家倫理正在進入西方國家)。關於對諸子百家的派別歸類,司馬談列舉了六家,“乃論六家之要指曰:易大傳:‘天下壹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藝文誌》中的劉歆《七略》的諸子略分為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除去小說家不談,所以稱"九流十家"。

諸子所以說是政治學派的總稱,是因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為國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張以德化民;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法家主張信賞必罰;墨家主張兼愛尚同;名家主張去尊偃兵。漢代以後,墨家和名家成為絕學,農家獨立成壹門技術性學科,陰陽家演化為神秘的方術。因此對後來大壹統王朝政治產生影響的只有儒、道、法。

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給後代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 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辯證法;墨家的科學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軍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閃爍光芒。便是那“詭辯”的名家,也開創了中國哲學史上的邏輯學領域。我們可以、也應該鑒借儒家的剛健有為精神,來激勵自己發憤圖強;鑒借儒家的公忠為國精神,來培育自己的愛國情懷;鑒借儒家的"以義制利"精神,來啟示自己正確對待物質利益,鑒借儒家的仁愛精神,來培育自己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鑒借儒家的氣節觀念,來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強的獨立人格;也鑒借墨家的"兼愛"、"尚賢"、"節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廢私立公",等等思想。

十壹、兵家。兵家主張運用武力通過戰爭來達到統壹國家的目的.創始人是孫武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有孫臏、吳起、尉繚、魏無忌、白起等;漢初有張良、韓信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黃帝陰符經》、《六韜》、《三略》、《孫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吳子》、《尉繚子》、《將苑》、《百戰奇略》、《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等。各家學說雖有異同,然其中包含豐富的樸素唯物論與辯證法因素。兵家的實踐活動與理論,影響當時及後世甚大,為我國古代寶貴的軍事思想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