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寄生蟲作為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其是“贏”在了哪裏?

寄生蟲作為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其是“贏”在了哪裏?

寄生蟲則通篇穩定機位,燈光攝影十分吊詭,表演舞臺化,配樂巴洛克弦樂,幾乎沒壹丁點韓國本土的影子,它的指向性很明顯,就是為了完成電影的"視聽"本身,去參賽,它最厲害的地方是成功平衡了藝術和商業,這給現代電影立了壹個很重要的風向標,就是很悶的藝術片也能拍出抓人的商業節奏。再者奧斯卡近幾年變的看似很商業,其實也在鼓勵,或者尋找更優秀的視聽語言,從分離最佳影片和最佳剪輯獎的時候就已經看出了端倪,寄生蟲橫掃了這麽多獎,沒什麽過不過格:電影不是只有劇本,只有故事的藝術,它還有視與聽。看到很多批評這部電影的人大多在說"故事有bug,邏輯有問題,不接地氣",這部電影的重點就不在這,本身它的畫面風格就架空了壹部分真實世界設定,魔幻感很強,就故事而論它哪有「愛爾蘭人」強,值得肯定的是它劇本裏刻意編排出的戲劇節奏,奧斯卡評委不是只盯著故事看的。

從宏觀到微觀,將寄生蟲這壹個詞貫徹到底,涵蓋了社會,道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簡直不是娛樂,更像是壹部文學作品。但整個故事從搞笑到慘變,它流暢,真實,可以讓所有人都理解,產生***鳴。

寄生蟲真的想做寄生蟲嗎? 他有選擇嗎? 他沒有受到慘痛的教訓嗎? 我們不為他們揪心嗎? 結尾那個求救信號等於是另壹個反轉,引人深思。

《寄生蟲》的勝利,並不在於演員們的演繹,而是在於它的劇本。劇本的成功註定了作品的成功。劇本的立意,說故事的手法,讓看慣了飆演技和比變態的奧斯卡評委們選擇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