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扶細柳
這句話是蘇東坡年少的詩作,原作為“微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而後蘇東坡在每句中間改壹字變成“清風扶細柳 淡月失梅毀?錚“扶”字不但寫出風的輕柔和柳的柔弱,,並且寫出了風與柳的密切之態,因此更形象活潑;“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了月光的皎,又兼顧了梅花的潔,突出了二者融為壹色的景象,加倍吻合貼切。 傳說有壹天,蘇小妹、蘇東坡和黃山谷三人在壹起談論詩句。蘇小妹說:“微風細柳,淡月梅花。兩句中間各加上壹復籩棘作為詩的‘腰’,成為五言聯句。” 蘇東坡略加思考,隨即說出:“微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小妹說:“還算好。不過,這個‘腰’不夠美。”黃山谷接著吟道:“微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說:“是個佳句,可是仍然沒用上理想的字。”這時候蘇東坡不由得了,問:“那麽,mm妳加的是什麽字呢?”蘇小妹說:“兄長的‘搖’‘映’二字,確實寫出了柳的動態和月的潔白,但山谷公的‘舞’‘隱’,要略勝壹籌。因為‘舞’是模仿人的動作,把柳的姿態反應得加倍形象;‘隱’是誇張寫法,使月的潔白加倍突出。而我要說的是:‘微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聽了,壹起鼓掌獎飾,說:“妙極!” 蘇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擬人化更準確,既寫出了風的輕微、柳的柔弱,又寫出了風與柳的密切和互相依偎的神誌,所以黃山谷的“舞”更活潑得體。“失”字,也比“隱”字更逼真,它準確地寫出了月、梅融為壹體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