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萬的鈴木吉姆尼算不算智商稅?老車主有話說
第壹代鈴木吉姆尼LJ10
第壹代奔馳G
先給大家糾正壹個誤區,第壹代鈴木吉姆尼於1970年上市,第壹代奔馳大G於1979上市,所以說是初代大G就借鑒了吉姆尼的方盒子造型設計,而不是吉姆尼像大G。
第四代吉姆尼如今算是回歸了壹代二代的方盒子設計語言,可能對於越野車來說,棱角分明的造型會更容易讓消費者認可,也更符合“越野”這個詞背後的象征寓意。
國內朋友們比較熟悉的是第三代以及第四代吉姆尼:三代吉姆尼價格比較合理,當年在十來萬的水平,平行進口四代吉姆尼從早期的三十多萬降到如今的二十多萬,單從價格以及產品來說,其越野大玩具的屬性越來越凸顯了。
作為三代吉姆尼的車主,這裏先來帶大家回顧壹下歷代吉姆尼:
第壹代吉姆尼(1970-1981)?圖款LJ20
第壹代吉姆尼的成功是鈴木當時始料未及的,雖然早期版本只有可憐的25馬力,極速只有75公裏/小時,但是初代就有的手動四速以及分時四驅在當時的確是很不錯的配置。
第二代吉姆尼(1981-1998)?圖款SJ410
相較於當今動輒5-6年就換代的車型,吉姆尼則是恰好完成壹次中期改款,換代則是十年起步,第二代吉姆尼日本本土生產了足足18年,從1981到1998,如果算上印度產二代吉姆尼,這代車型足足生產了38年。在車型傳承這塊,鈴木確實做得比較好,不過這種換代時間太長的模式與中國的汽車消費需求相左,這點也是鈴木在退市前的幾年銷量日趨下滑的原因之壹。
第三代吉姆尼(1998-2018)?圖款JB43
這個我就太熟悉了,正兒八經玩吉姆尼的話基本都得改。由於原裝吉姆尼動力確實拉胯,雖然越野能力不俗(換越野胎是跑不掉的),但是想正常超車並且跑高速、上高山,要麽換發要麽上機械增壓,以過來人的角度講,上機械增壓更靠譜,換發短期內還行,久了發動機故障燈天天亮。
並且得益於車小通過性強,它可以帶妳上高山、下泥灘、穿沙漠、淌小河......前提是妳已經對車輛完成了越野改裝,基本上每個地區都有壹兩家改吉姆尼非常在行的,筆者所在的四川地區則是成都心雨改裝。
當然可靠性高也是大家的***識,但不代表吉姆尼就沒毛病。第三代吉姆尼有個硬傷:達到壹定裏程之後,大王銷松動或者是止推桿和擺臂膠套松動會導致車輛在80左右的時速時方向盤抖動,不過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也蠻容易,定期更換就行,並且配件也很便宜。
第四代吉姆尼JB64W/JB74W(2018-現在)
至於大家吐槽的第四代吉姆尼割韭菜,多少是有點,不過作為三代吉姆尼車主,個人認為只要家裏已經有了壹臺車,二十多萬的四代吉姆尼還是值得入手的。
我的好朋友曾想把吉姆尼作為人生的第壹臺車,被我勸阻了。對於中國目前的用車大環境以及需求,吉姆尼是不適合作為第壹臺車的,它空間緊湊(太小),動力設定偏向越野(太慢),並且內飾復古(老舊),正兒八經玩的話還得再貼幾萬(還貴)進去改裝。
但是對於已經有車並且又喜歡越野的朋友來說,第四代吉姆尼二十多就能落地還是比較值的。
為何?原因如下:
本田思域Type R
首先,這個車可以說是K-Car的越野天花板,就好比前驅天花板是本田思域Type R壹個道理,除了情懷之外它是有越野硬實力的。
其次就是改好了之後拿去越野,真的能感受到完全不同於陸巡以及帕傑羅這類大號硬派越野的另壹種越野樂趣。並且很多鄉鎮為了阻止越野車進山,往往砌的有水泥拒馬,吉姆尼很多時候恰好能過,妳說陸巡和帕傑羅車主看了氣不氣。
並且吉姆尼也是壹輛能帶妳去到想去的地方又帶妳回來的車,可靠性這塊值得托付。
什麽?!妳說妳不改也不越野?那妳還是看看其他車比較好。
至於說鈴木會不會重返中國市場,筆者認為幾乎不可能。
無論是從鈴木的品牌調性來看,還是從中國的汽車市場需求來講,鈴木沒有理由也沒有契機再次進入中國,哪怕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單壹國家汽車市場。
所以珍惜手上的鈴木吧,再過些年它就是壹份紀念品了。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智選車,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