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2009年中信泰富事件為什麽虧損

2009年中信泰富事件為什麽虧損

2009年4月8日,67歲的榮智健宣布辭去中信泰富董事長壹職,標誌著中信泰富“榮智健時代”的終結,接任者是53歲的母公司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常振明

榮智健辭職後,甚至於有外電猜測,此事可能令榮智健面臨10年的牢獄之災。此外,傳出被視為榮氏產業主要繼承人的榮智健的長子榮明傑(目前擔任公司董事)可能辭職的消息

作為企業家群體中最特殊的壹位,紅色資本家榮智健及其所代表的榮氏家族的命運,成為大眾最關註的問題(關註度遠遠高於中信泰富公司的命運)。現在下結論說榮智健將退出商業舞臺,顯然為時過早;說榮智健的辭職意味著“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再次被驗證,榮氏家族將從此走向沒落更是無稽之談;唯壹可以確認的是,作為紅色資本家的榮智健已經成為歷史。而這,也許正是榮智健在辭職信上簽名時最為傷感的地方

致命的“止賺不止蝕”合約

2006年3月,中信泰富動用4.15億美元收購了澳大利亞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資源開采權的公司的全部股權。這個項目使得中信泰富對澳元有著巨大的需求,到2010年,資本開支中澳元需求為16億,外加每年的營運開支約10億澳元,項目為期25年。

為了防範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 (前幾年澳元兌美元壹直在大幅升值),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中信泰富與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簽訂了數十份外匯合約,其中澳元合約占最大比重,中信泰富實際上最終持有90億澳元,炒匯金額比實際礦業投資額高出4倍多。

每份澳元合約都有最高利潤上限,當澳元兌美元匯率高於0.87時,中信泰富可以賺取差價,合約自動中止。但如果該匯率低於0.87,卻不能自動中止協議,中信泰富必須不斷以兩倍或多倍接貨。這壹合約的特點是“止賺不止蝕”,澳元繼續升值,中信泰富最多可賺5350萬美元;如果澳元大幅貶值,則虧損是個無底洞。中信泰富把寶完全壓在了多頭上,做多澳元

金融海嘯的爆發,讓澳元急遽貶值。2008年10月20日發布巨虧公告日,澳元兌美元僅為0.7,依據相關匯率計算,公告日預計的總虧損為155億港元,如果不是主要控股股東中信集團提供15億美元的備用信貸,中信泰富將陷入破產境地。最終在2008年12月,中信泰富以虧損91億港元的代價結束了這場詭異的投機。

至於中信泰富為何要賭徒式地簽署這樣明顯不公平的協議做多澳元,到目前為止還是壹個謎。吊詭的是,中信泰富早於2008年9月7日,已獲悉該公司巨額虧損,但直到壹個半月後,公司市值損失過半才作公布。而就在這段時間,資本市場上中信泰富的沽空規模忽然急劇上漲,甚至是出事前的十幾倍。巨虧事件公布後,股價最低跌至3.66元,沽空者獲利眾多,而中小股民損失慘重。

事後榮智健稱,對於這項投資他事先並不知情,是財務部門繞過他所做的決定,而財務部門的兩位負責人(前財務董事張立憲及財務總監周誌賢辭職)也最早被“問責”。不過,榮智健的女兒、前財務主管榮明方則只被降職,並沒有離開公司。榮智健還否認張立憲為“替罪羊”之說。

警方介入調查 榮智健遜位

2008年10月22日,香港證監會開始正式介入調查。香港證券交易所22日也表示,會跟進有關投訴。

為了應對困局,中信泰富在2008年10月21日深夜緊急宣布擬出售子公司大昌行的全部或部分股權,以獲取部分資金。在自救的同時,榮智健沒有忘記向母公司中信集團求救。關鍵時刻,中信集團再次伸手,決定向中信泰富註資15億美元用於重組外匯合同的部分債務義務。中信泰富也隨即終止出售大昌行。

在中信泰富積極解困的同時,證監部門對中信泰富的調查也在不斷深入。2009年1月2日公布公告稱,17位董事正接受證監部門調查,包括主席榮智健、其長子榮明傑及集團董事總經理範鴻齡,以及七位執行董事和七位非執行董事。不過,被認為是事件中的三位關鍵人物的榮智健愛女、前財務主管榮明方,因事件遭解雇的前財務董事張立憲及前財務總監周誌賢,均不在調查名單內。

3月25日,中信泰富公布2008年業績。年報顯示,2008年,中信泰富稅後股東應占凈虧損為126億港元,其中,外匯合同所導致的變現及市場公允值的稅後虧損為146億港元。如果剔除該項虧損,則去年可以取得稅後溢利19億港元。“這是中信泰富成立19年來第壹次虧損。”當滿頭銀發的榮智健道出這個事實時,據說當時整個發布會現場頓時陷入了沈寂。榮智健表示,仍有信心在2009年扭虧為盈,但盈利幅度難以預測。

憑借榮智健“紅頂商人”的背景,加上中信集團的鼎力支持,業界普遍認為,中信泰富“澳元門”事件,到此應該會畫上個句號。然而,4月3日,香港警方對中信大廈進行突擊調查,調查公司是否有董事作出虛假陳述,以及串謀欺詐的違規行為,使得事件陡然升級。4月8日,67歲的榮智健宣布辭去中信泰富董事長壹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