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歷史上皇帝陵的陵號為啥有重復使用?如孝陵等就不只壹個。

歷史上皇帝陵的陵號為啥有重復使用?如孝陵等就不只壹個。

陵號的來源比較復雜,其中有部分來自於(帝王本人的)謚號,並未約定俗成,因此相當多重復.

最早的帝王陵墓由於其高大的封土而得名為陵為丘,比如楚昭王的昭丘、趙武靈王的靈丘、吳子闔閭的虎丘,大部分取自謚號,但這不是正式的陵號。

陵號的使用從漢代開始,太上皇劉煓葬於萬年陵,其陵號是取自美號(後來設置了萬年縣)。從太祖劉邦的長陵開始,之後的皇帝使用單字陵號,大多以地名為陵號,比如:文帝霸陵,因灞水得名;景帝陽陵,因弋陽縣得名;武帝茂陵,因茂鄉得名;昭帝平陵,因始平原得名;還有宣帝杜陵、元帝渭陵等等。

漢代以後,陵號多用美號,但是並未有嚴格標準.比如,漢獻帝禪陵,魏武帝高陵等。從魏文帝的首陽陵開始使用雙字陵號,但是魏明帝的高平陵開始使用美號。之後的晉代開始多使用雙字陵號,比如西晉皇陵稱“某陽陵”,東晉稱“某平陵”,前趙稱“某光陵”,成漢稱“安某陵”,劉宋稱“某寧陵”,南齊稱“某安陵”,兩宋稱“永某陵”。唐代使用單字陵號,比如太宗昭陵、高宗乾陵等。北朝(北魏、遼等)多使用單字陵號,初期往往由於其漢化程度不高而歷代皇帝***用壹個陵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