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托馬斯的隱退生活
海倫·托馬斯“我懷念那個時代。”這位老人說。那時,記者們可以近距離接觸到總統及其家人,與總統和白宮官員展開真正的交談。記者們會被約翰遜總統邀請到白宮樓上的家庭生活區***進午餐,或者與他壹起到牧場騎馬。海倫可以壹邊被蚊蟲叮咬,壹邊觀看卡特總統與記者們打壘球。記者們還能在白宮碰到肯尼迪3歲的女兒卡蘿琳,問她:“妳爸爸在哪兒?”卡蘿琳回答:“他正光著腳丫在樓上發呆。”“在那些日子裏,我們如此接近壹位活生生的總統,看著他的壹舉壹動。”海倫寫道。
她跟以前的白宮記者們說起來,大家都感嘆,再也回不到從前的那些歲月了:杜魯門總統在晨曦中散步,壹群記者和攝影師如影隨行。總統和第壹夫人們,“並非心甘情願地忍受”這群被肯尼迪稱為“轟轟作響的獸群”的記者團,但最終都不得不習慣他們的“貼身監視”,並對他們“容忍有加”。不像“總統越來越難以接近”,尤其是“911”之後,記者們常常被用繩子遠遠地攔著。“再也沒有像原先那樣追著總統跑,把壹個個問題扔過去”的情景了。海倫曾向那些總統扔過去的無數尖銳問題,“幾乎都得到了總統們的諒解”。
在1995年,“新聞界第壹夫人”75歲生日這天,當政的克林頓總統送給她的生日禮物是,為時15分鐘的獨家專訪。克林頓親自捧起生日蛋糕,讓這位拷問過他無數次的女記者吹生日蠟燭。海倫吹了兩口氣,克林頓幫她吹了第三口氣,合力把蠟燭吹滅。這位總統還舉起海倫的錄音機,對準她,開玩笑地對她進行了反采訪:“托馬斯小姐,這麽多年來,妳聽著這麽多位總統閃爍其詞,語焉不詳……妳是怎麽忍下來的?”白宮裏另壹次“反串”記者角色的是第壹夫人帕特·尼克松。當51歲的海倫終於摘下“嫁給工作的女人”這壹外號,與65歲的美聯社駐白宮記者道格·康奈爾訂婚後,帕特搶先向記者團宣布了這壹消息。第壹夫人笑得合不攏嘴,說:“我終於搶在海倫之前發布了獨家新聞。”1998年,白宮記者團設立了海倫·托馬斯終身成就獎,海倫成了第壹位獲獎者。
2000年5月,海倫從合眾國際社辭職,結束了40年的白宮記者生涯。海倫驀然感到了惆悵:夥同其他白宮記者對站在講臺上的人“群起而攻之”的歲月,壹去不復返了。如今白宮新聞發布廳裏的這些記者,再也不是以前那幫記者了。 2010年6月7日美國最資深白宮記者海倫·托馬斯宣布退休,並立即生效。
89歲的海倫·托馬斯從1960年開始擔任美聯社駐白宮記者,壹***向10任美國總統提過問,而且以問題尖銳著稱。盡管高齡,但她壹直堅持出席每日白宮記者吹風會。
海倫·托馬斯曾就中東局勢發表了猶太人“應從巴勒斯坦滾出去”的言論,並因此引起爭議。在此背景下,年近90的海倫·托馬斯宣布退休。 作為女性新聞工作者,她以過人的執著、勇氣、正直和激情贏得了尊崇,也招致了毀謗。
2013年7月19日早晨,海倫·托馬斯在她位於華盛頓的家中辭世,這壹天距她93歲生日只有16天。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天發表聲明,稱贊海倫·托馬斯為多少代女性記者打開了機遇之門,打破了阻擋在她們面前的障礙,同時讓包括他在內的多位美國總統均不敢懈怠。
海倫不凡的壹生已成為壹座令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她是白宮第壹位來自通訊社的首席女記者,是曾禁止女性加入的美國全國記者協會第壹位女官員。作為女性新聞工作者,海倫以過人的執著、勇氣、正直和激情詮釋了職業良知。她贏得了尊重甚至崇拜,也招致了憤怒與毀謗。人們對於她壹生中最大的亮點幾無爭議:在超過半個世紀的職業生涯中,她曾當面向從肯尼迪到奧巴馬在內的所有十位美國總統直率發問。 海倫1920年8月4日生於肯塔基州的溫切斯特,成長於底特律,在家中9個孩子中排行第七。她的父親喬治·托馬斯是個文盲,但壹直鼓勵自己的孩子上學讀書。1942年,海倫從底特律韋恩州立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後,便到華盛頓尋找工作。她曾找了壹個服務員工作,但沒幹多久。“我不大會笑,”多年後她回憶說。
此後,海倫在《華盛頓每日新聞報》做文書工作,職責不過是為編輯取咖啡和炸面包圈。不久後的1943年,她開始為合眾社廣播頻道撰寫新聞。
當時女性記者多為撰寫社會新聞和家居事務,而報道戰爭、政治、犯罪等“硬新聞”的人多為男性。海倫打破了這壹成見,至上世紀50年代中期,她已開始在美國聯邦政府部門進行采訪報道。她全程報道了肯尼迪競選總統。肯尼迪當選後,她成為合眾國際社常駐白宮記者,白宮吹風室內從此出現了第壹位女性,而此前女記者不允許參加白宮的記者招待會。此後,海倫創造了第壹位白宮記者團團長等多個“第壹”。1972年,當尼克松對中國進行“破冰之旅”時,她是隨行記者中惟壹的女性文字記者。1998年,白宮記者團以海倫的名字設立了海倫·托馬斯終身成就獎,海倫成為第壹位獲獎者。
2000年5月16日,海倫從合眾國際社辭職。兩周之後,她被《赫斯特報》雇用,撰寫每周兩次的專欄文章。 不久前,我曾再次來到白宮吹風室。在第壹排中間位置的座椅下方,我看到壹個灰色金屬標誌牌,上面標著“海倫·托馬斯”。海倫就曾坐在這裏在每次總統吹風會時首先提出問題,最後標誌性地為吹風會說上壹句結束語:“謝謝妳,總統先生。”
就是在這裏,身材矮小、有著壹雙黑眼睛的她用低沈的聲音向尼克松發問:結束越南戰爭的秘密計劃是什麽?她向裏根發問:美國有什麽權力入侵格林納達?冷戰結束後,當老布什宣布美國軍費將保持不變時,她又發問:“那麽敵人是誰?”強烈反對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她曾說,小布什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的美國總統,小布什為此甚為震怒。海倫曾因此向他書面致歉,小布什雖然接受了道歉,但在3年間沒有給她提問機會。然而,壹旦小布什給了她提問機會,海倫立即發問:“總統先生,妳決定入侵伊拉克導致數以千計的美國人和伊拉克人死亡,為美國人和伊拉克人帶來壹生的傷痛。所有的開戰理由最終都被證明不是真的。妳到底為什麽想要戰爭?從妳進入白宮的那壹刻起,還有妳的政府、政府官員、情報人員等等,妳發動戰爭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麽?妳曾說原因不是為了石油,不是因為以色列和其他別的原因,那麽原因到底是什麽?”
尖銳的提問,步步緊逼。美國前總統卡特壹見到海倫提問就不自在,裏根則把頭低下,“緊張得像參加論文答辯”。然而,也就是在這裏,有著“總統折磨者”之稱的海倫贏得了多位總統的特殊對待。1997年8月4日,克林頓總統在海倫77歲生日時為她送來生日蛋糕。2006年8月2日,小布什總統走下臺來提前祝賀海倫生日快樂。2009年8月4日,奧巴馬也在這裏向海倫送上蛋糕,祝賀她89歲生日,那壹天,也是奧巴馬本人48歲生日。
海倫曾說,我尊重總統辦公室,但我從來不對我們的公仆抱有崇拜。他們應該告訴我們真相。“9·11”事件後,在“愛國主義”的大旗下,常駐白宮的記者明顯不敢提出尖銳問題。海倫曾以專著《民主的看門狗》抨擊白宮記者團的“沒落”。2006年5月,她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仍不退卻,她反問:妳如何界定追問與魯莽?我不認為有任何所謂魯莽的問題。在整個社會中,我們是唯壹能夠每天向總統提問,並使他對此負責的機構。否則,他將成為國王。 2010年6月7日,白宮吹風室照例擁擠不堪,但這裏的座位卻引人註目地空缺著。白宮發言人吉布斯當天的說辭正是針對已經缺席的海倫·托馬斯。他激烈批評海倫的言論“令人生厭,應受到嚴厲斥責”,觀點“肯定不代表”大多數美國民眾,“當然不代表美國政府”。在此之前的5月27日,在白宮為猶太傳統月舉行活動時,出席這壹活動的海倫被壹家網站記者問及如何看待以色列逮捕巴勒斯坦人的事件。海倫說,“記住,這些人是被占領土上的人民。那裏是他們的土地”,她建議居住在以色列的猶太人應回到他們在波蘭、德國、美國等地的家中。6月7日當天,將近90周歲的海倫正式宣布退休。壹生直言的海倫·托馬斯最終因言獲“罪”,確實耐人尋味。
壹生工作勤勉的海倫沒有子女。1971年,海倫與比她大14歲、來自競爭對手美聯社的白宮記者道格拉斯·康奈爾結婚。1982年,康奈爾過世。
海倫撰寫了十多部專著,記述白宮采訪經歷。1999年,她回憶說,“我喜愛我的工作,能夠有壹份每天帶給我喜悅的工作真是人生幸事 。”